德国工业4.0 基本收入争议
-
无条件基本收入:德国社会热议新方案应对工业4.0冲击
数字化与自动化加速发展,机器人替代人工成为趋势,引发关于未来劳动力的担忧。德国正在就“无条件基本收入”这一备受争议的方案进行激烈的讨论,旨在为失业者提供经济保障,应对工业4.0所带来的社会变革。
该方案提议由国家向每人发放一份资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这笔金额相当于目前德国社会救济金与住房开支补贴的总和。其核心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替代现有的养老与社会保障制度。
药妆店的创办者格茨沃纳在2007年出版《人人有收入》一书,率先提出这一想法。此后,该方案在部分联合会和政党中获得支持,但也遭到不少批评。
赞成无条件基本收入的论点主要包括:
- 可以有效抵消工业变革带来的社会后果,减轻失业者的经济压力;
- 相比现有的养老与社会保障体系,更简洁高效;
- 更公平地分配资源,给予雇员更多安全感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 使求职者能够拒绝低薪酬的工作,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流动。
反对无条件基本收入的论点则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 联邦预算难以承担如此庞大的支出;
- 会破坏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并对养老体系造成影响;
- 通过提高增值税来筹集资金会导致购买力下降;
- 通过提高财产税或所得税来筹集资金不足够,也不公平;
- 农村地区可能面临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此外,一些专家认为无条件基本收入的实施还存在许多实质性问题,例如如何筹集资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等。目前,关于该方案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左派和自由派之间,工会和经济联合会大多反对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