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学术界女性比例低 专家吁加强性别平等
-
德国学术界女性比例低 专家呼吁加强性别平等
柏林消息: 心理学教授尤勒施佩希特近日呼吁德国进一步加强性别平等,尤其是在学术领域。她指出,尽管德国社会和学术界越来越意识到机会均等的必要性,但女学者在学术生涯中仍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德国学术界,女性比例远低于男性,这一现象在教授群体尤为明显。此外,学术薪酬方面也存在着性别差异,证明了仍需改进的空间。 专家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博士后阶段女性流失率高: 德国学术体系的博士后阶段非常长,教授的平均受聘年龄高达42岁。这段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许多优秀的女性选择离开学术界或出国发展。
- 性别偏见影响晋升: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具有相同资历的男性更适合教授职位,或者评价标准本身就带有性别偏见。
尤勒施佩希特呼吁德国政府进一步加强现有的女教授计划等措施,加速学术系统的改善。 她建议推动终身教授制等国际成熟的晋升道路,在博士毕业学位后尽早开始,并为表现出色者提供无限期的未来保障。
专家观点:
- 尤勒施佩希特: “我们需要继续推进性别平等,尤其是在学术领域。必须加大对女教授计划等的投入,加速学术系统的改善。”
此新闻旨在反映专家观点和现状,并不代表官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