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根协定20周年:欧洲自由旅行成为常态
-
申根协定实施20周年:欧洲自由旅行成为常态
**法兰克福(德国)——**3月26日标志着申根协定实施20周年。这一协议于1995年生效,为欧洲内部的自由旅行奠定了基础,彻底改变了欧盟和欧洲国家的边境管理方式。
在申根协定签署之前,欧洲各国的边境关卡十分常见,旅客需要办理护照检查,跨越国界是一件费时耗力的过程。如今,26个国家(包括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冰岛、挪威、瑞士和列支敦士登)的边境已经基本开放,人们可以在申根区内自由通行,无需查验护照。
位于德国、法国和卢森堡三国交界处的葡萄酒小村“申根”,以其象征意义成为协定签署地点。1985年,比利时、德国、法国、卢森堡和荷兰的代表在一条名为玛丽阿丝特里德公主号的船上签署了文件,为欧洲流动性和安全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申根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 取消边境检查站: 各国之间的旅客检查站大多已被废除,仅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大型国际性事件或国内安全威胁)进行临时检查。
- 引入申根签证: 允许第三国公民在申根区内有90日的旅行自由,并采用统一标准对申请者进行审核。
- 设立申根信息系统: 使各国的警察机构能够共享被追缉者的信息,加强跨境执法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申根协定或通过加入欧盟自动成为申根区成员国。如今,数百万欧洲民众已将自由旅行视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维维亚娜雷丁在2012年曾表示:“年轻一代再也无法想象在边境检查站前堵车排长队等候检查的场景了。申根意味着自由,它也代表着一种特殊的合作精神。欧洲通过开放的边界向世界展示了一种积极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