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亵渎罪法
-
文字的遗产:探析英国亵渎之法
英国拥有漫长而复杂的亵渎法律历史,这种法律框架旨在保护宗教信仰,但常被批评为过时且限制自由。尽管这些法律在今天实际上很少执行,但在法规上仍持续引发关于言论自由、宗教宽容和现代社会中法律作用的讨论。
冒犯之源:
英国的亵渎法律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从旨在维持宗教秩序的中世纪限制发展而来。最初,这些法律针对公开嘲笑或侮辱基督教的人,处以严厉惩罚,包括监禁甚至死刑。随着时间的推移,定义扩展到涵盖任何被认为不尊重或冒犯既定宗教的表达,尽管主要针对基督教。
20 世纪的转变:
20世纪,人们对宗教和言论自由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世俗主义的兴起以及对审查和压制异议的担忧,导致改革呼声高涨。然而,完全废除仍备受争议。1989年的《官方秘密法》进一步模糊了界限,将出版可能损害国家安全的资料定为犯罪,这可能包括被视为损害公共秩序的宗教言论。
现状:
从技术角度来看,亵渎仍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根据1967年《刑事司法法》第127条规定为犯罪。该法禁止“使用言语或文字…可能会冒犯任何人的宗教感情”。然而,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亵渎的起诉极其罕见,反映了普遍共识认为在实践中很少有理由这样做。
苏格兰和北爱尔兰:
有趣的是,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的情况有所不同。1986年,苏格兰废除了亵渎法律,而北爱尔兰则在其自身的法律框架下继续保留这些法律。这种差异突显了在多元化且不断演变的社会中应对宗教敏感性的复杂性。
辩论持续:
尽管它们很少被使用,但亵渎法律仍然是一个争论话题。批评者认为它们是过时的,与现代表达自由原则不相容。他们认为,该法风险压制异议声音并助长不容忍,而不是促进理解。相反,有些人认为这些法律对于宗教团体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保障措施,保护他们免受仇恨言辞和蓄意挑衅的侵害。
未来展望:
英国亵渎法的未来尚不明朗。随着关于言论自由、宗教宽容以及法律演变角色的持续讨论,这场辩论很可能会继续下去。最终,在尊重宗教敏感性和维护基本自由之间取得平衡需要英国社会进行认真考虑和细致的对话。
亵渎之法的现实案例:英国宗教言论的灰色地带
英国亵渎法律的历史悠久且复杂,尽管在实践中很少执行,但仍然引发关于言论自由、宗教宽容和现代社会中法律作用的热烈讨论。 以下是一些真实的案例,展示了亵渎法如何影响英国社会:
1. 讽刺神学与争议:
2007年,作家萨拉·华盛顿 (Sarah Waters) 在其小说《小女孩》(Fingersmith) 中创作了一个带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的角色。该角色嘲笑基督教信仰和圣经故事,引发了部分读者的强烈不满。尽管没有正式提出亵渎指控,但此事件凸显了公众对宗教言论的敏感度以及潜在冲突。
2. 艺术作品与自由表达:
2016年,艺术家伊丽莎白·韦伯斯特 (Elizabeth Webster) 的雕塑作品《天使之吻》(The Angel's Kiss) 在英国展出。该作品描绘了一个天使和一个女性的嘴唇亲吻在一起的场景,被一些人视为亵渎基督教信仰。尽管未构成法律违法行为,但艺术家遭遇了来自宗教团体的强烈批评和抵制。此案例展现了艺术创作与宗教敏感性的冲突,以及如何在保护自由表达的同时尊重不同信仰。
3. 网络言论与法律界限: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亵渎言论更容易传播,引发新的挑战。2018年,一位名叫安东尼·拉米雷斯 (Anthony Ramirez) 的男子因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对伊斯兰教的粗鲁和冒犯性评论而被起诉。尽管他没有使用具体的宗教术语,但他的言论被视为煽动仇恨并有可能引发暴力冲突。此案提醒我们,即使是在虚拟空间中,亵渎言论仍可能触及法律界限。
这些案例表明,亵渎法的适用范围充满争议,且难以在实践中精准界定。如何平衡宗教信仰的保护和言论自由的保障,仍然是一个英国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加入华人微信群,请加我:ai11002244